中日韩汉语笔画 CJK Strokes

U+31C0 - U+31EF

中日韩汉语笔画是一个Unicode块,包含每个标准中日韩笔画类型的示例。笔画(也写作“笔划”[注 1])指汉字书写时,不间断地一次连续写成的一条线条。笔画是汉字的最小构成单位。笔画可分为基本笔画和复合笔画两大类。日常使用时,一般都指楷书书写和印刷字形(例如明体)的笔画。若要指篆籀古文字或草书的笔画,多会另作说明。传统上,楷书和印刷字形的基本笔画有八种,包括:横(Cjk m str h.svg)、竖(Cjk m str v.svg)、撇(Cjk m str t.svg)、捺(Cjk m str p.svg)、点(Cjk m str d.svg)、挑(Cjk m str u.svg)、钩(Cjk m str j.svg)、弯(Cjk m str c.svg)。现代还新增了曲(Cjk m str a.svg)和圈(Cjk m str o.svg)两种。当中,前六种基本笔画可以独立出现,圈也可以。但钩则不能,必定要跟其他笔画组成复合笔画。弯和曲在一些罕见的特殊汉字里也可独立出现,但在绝大部分场合里,它们也只会跟其他笔画组成复合笔画。至于复合笔画,则由上述两或多种笔画组合而成。两个基本笔画的组合处称为折。例如横钩(Cjk m str hj.svg)有一个折,竖钩(Cjk m str vj.svg)也有一个折,竖曲钩(Cjk m str vaj.svg)有两个折,横撇曲钩(Cjk m str htaj.svg)就有三个折,横撇横撇钩(Cjk m str hthtj.svg)更有四个折。现代以数字键盘来输入汉字的的基本“笔形”,则常把捺归进点,把挑归进横,把各种复合笔画归进折或弯,成为“横、竖、撇、点、折(或称弯)”五种基本笔形。由于“札”字刚好由“横、竖、撇、点、竖曲钩”这五笔顺序组成,因此大家常以“札字法”来称呼这五种笔形归类。笔画有先后的顺序,参见笔顺。笔画的书写也有方向性,不允许逆反。
历史上,最早总结汉字笔画的是东晋的卫铄(卫夫人),其著作《笔阵图》中总结汉字为七条“笔阵”,包括:横、点、撇、折、竖、捺、钩。然而,这著作疑是伪托的。隋朝智永和尚则归纳了“永字八法”,把“永”字分析成八笔:侧(点)、勒(横)、努(竖)、趯(钩)、策(挑)、掠(长撇)、啄(短撇)、磔(捺)。在传承字形标准化文件中,汉字笔画也是以一些归类的代表字母来命名。为便于国际化,以及方便非官话人士,字母取自英文意译的首字母。而且为免混淆,这些代表字母分作两类。第一类是代表基本笔画(Basic stroke)的字母,第二类是代表变化形态(Deformed)的字母。任何基本笔画组成复合笔画(Compound stroke)时,组合的地方都必定有折。因此在复合笔画的名称里,即使把“折(Z)”省略掉,都不会构成误会。为免名称冗长,传承笔画名称一般都会省略“折(Z)”。
笔画数最多的汉字:
大五码:龘(48画);
康熙字典:䨻(52画);
Unicode:𪚥[8]、𠔻(64画);
中国境内日常生活可见的汉字:陕西面食“Biáng Biáng面”的“缺字图片”字(写法众多,一般在56至68画间);
当前已知的汉字:日本汉字“Taito 1.svg”(Taito),由3个“龍”字和3个“雲”个组合而成(84画)。这个字收录于日本的TRON计划[10]内。在编码上曾提交到当时的扩展C区,编号为JMK66147,后因扩展C区的时间原因被安排到了扩展D区,之后因找不到合适证据被撤销。
Copyright © 特殊符号库 [ www.fuhaoku.net ]